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武汉地区TRD及CSM工法

设计与施工导则(初稿20161108)

2017年6月1日实施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符号和术语

2.1  术  语

2.2  符  号

第三章  基本规定.

第四章  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勘察要求

4.3  技术分类和适用范围

4.4  设计计算

4.5  构造要求

第五章 施工

5.1 一般规定

5.2 施工工艺

5.3 施工准备

5.4 试成墙试验要求

5.5 施工材料

5.6 型钢加工、插入与回收

5.7 环境保护

第六章 质量检验和验收

6.1一般规定

6.2 检验和验收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武汉地区TRDCSM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工程应用,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环境安全,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TRDCSM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在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中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与地下水隔渗帷幕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1.0.3  应用TRDCSM工法施工的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 1 术语

2.1.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 trench cutting re-mixing deep wall

通过链状刀具的横向移动和转动,对地基土体进行等厚度与上下搅拌,并与注入的水泥固化液混合而形成的水泥土地下连续搅拌墙体。

2.1.2  等厚度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trench cutting soil mixed deep wall

在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过程中跟进插入型钢(或芯材)而形成的水泥土搅拌墙。

2.1.3  切割液cutting fluid

切割时使被切割土体流动化、并在规定时间内维持其流动性,由水、膨润土、增粘剂等混合而成的液体。

2.1.4  固化液 curing agent

按一定水灰比配制或添加其他外加剂的水泥浆。

2.1.5  外加剂 admixture

为改善水泥搅拌土的性能或提高施工质量,在固化液液中掺加的化学物质。

2.1.6  减摩材料friction reducing agent

为减少拔除时的摩阻力而涂抹在内插型钢表面的材料。


2.2 符 号


2.2.1  抗力和材料性能

 ——钢材的抗弯、抗拉强度设计值;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水泥土抗剪强度设计值;

 —水泥土抗剪强度标准值。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作用于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弯矩标准值;

 ——型钢回收时的最大起拔力;

 ——作用于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计算截面处的侧压力强度标准值;

 ——作用于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剪力标准值;

 ——作用于型钢与水泥土之间单位深度范围内的错动剪力标准值;

 ——作用于型钢与水泥土之间的错动剪应力设计值。

2.2.3  几何参数

 ——型钢的翼缘宽度;

 ——型钢翼缘处水泥土墙体的有效厚度;

 ——型钢高度;

 ——型钢拼接处的最大高度;

 ——型钢沿弯矩作用方向的毛截面惯性矩;

 ——相邻型钢之间的中心距;

 ——相邻型钢翼缘之间的净距;

 ——型钢长度;

 ——型钢顶部至最下一个拼接点的长度;

 ——型钢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厚度;

 ——型钢腹板厚度;

 ——型钢沿弯矩作用方向的截面模量。

2.2.4  计算参数

 ——支护结构重要性调整系数。



3  基本规定

3.1.1  TRD工法及CSM工法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可应用于人工填土、黏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和软质岩等地层;地基土层存在下列情况时,设计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  地下障碍物较多;

2.  标准贯入击数实测平均数N'63.5大于100的密实砂层;

3.  粒径大于100mm的颗粒含量大于30%卵砾石层;

4.  土的有机质含量大于5%;

5.  受承压水影响或地下水渗流速度较快的土层;

6.  进入岩层深度大、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大于10MPa。

3.1.2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分析周边环境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特点、材料性能、施工条件、工期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用于基坑支护结构时,尚应与支撑(锚拉)系统、地基加固、基坑降排水和土方开挖等相结合。

3.1.3  采用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基坑工程,应根据现行湖北省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的有关规定划分其基坑重要性等级,对应于相应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的临时性支护结构调整系数分别取:一级,γ0=1.0;二级,γ0=0.95;三级,γ0=0.9。作为永久性支护结构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1.4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墙厚宜取450 mm ~850mm。当墙厚为450 mm ~550mm时,最大应用深度不宜大于30m;当墙厚为550 mm ~700mm时,最大应用深度不宜大于45m;当墙厚为700 mm ~850mm时,最大应用深度不宜大于60m。

3.1.5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需要插入芯材时,宜采用型钢,有经验时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等其他芯材。

3.1.6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及使用期间,应根据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规定,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4 设  计

4.1 一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TRD工法及CSM工法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设计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项目用地红线图、建筑总平面图、地下结构施工图;

3.  周边环境资料,包括邻近建(构)筑物的基础及结构型式、道路及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等。

4.1.2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宜采用直线布置,减少转角,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60m。

4.1.3  水泥土的配合比宜根据地质条件由试验确定。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P.O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应根据土质条件及要求的水泥土强度确定,并不宜小于20%,水灰比宜取1.0~2.0;水泥土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应小于设计要求,且不宜小于0.6MPa。

4.1.4  搅拌形成的墙体为等厚矩形截面,内插型钢或其他预制构件(简称为内插构件,下同)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时内插构件间距可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并保证墙体刚度的均匀性。

4.1.5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抗渗性能应满足墙体自防渗要求,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10-6cm/s。

4.1.6  当采用钻孔灌注桩及其他桩型作为竖向支护构件,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仅作防渗隔渗帷幕时,水泥土搅拌墙宜与支护桩密贴。当水泥土搅拌墙与支护桩不能紧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固二者之间的土体。


4.2 勘察要求


4.2.1  TRD工法与CSM工法勘察(以下简称“工法勘察”)在拟建建(构)筑物详细勘察工作之后进行,应根据场地岩土特点及基坑工程(含隔渗帷幕)设计施工的要求,确定勘察工作量。勘察纲要中应对TRD和CSM工法勘察提出要求,勘察成果报告中应有专门章节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4.2.2  工法勘察前,应取得以下资料:

   1  附有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坐标与地面标高以及周边已有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总平面图;

   2  拟建工程的基坑支护方案;

3  拟建工程的详细勘察报告。

4.2.3  工法勘察应重点查明场地岩土工程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用TRD和CSM工法施工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4.2.4  勘探与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主体建筑的勘察要求布置勘探点,勘探点宜沿基坑周边布置;对于大面积基坑,尚应按基坑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在坑内外布置勘探孔。一、二级基坑重要性等级的勘探孔间距为15m~25m,三级基坑重要性等级的勘探孔间距为25m~35m;对软土层分布地段,以及暗沟、暗塘等异常地段,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2  勘探深度应满足工法设计的要求,应穿透软土层、粉土夹层并且穿过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岩土体3m~5m。当采用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作为落地式隔渗帷幕时,应沿隔渗帷幕施工线路布置一定数量的施工勘察孔以确定基岩埋置深度,勘察孔间距15~20m(基岩面起伏大、灰岩地区等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取小值),施工结束后应及时采用黏土球回填。

   3  勘察工作宜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对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体穿越的黏性土、砂性土、卵石土等地层进行原位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试验);对基岩层应取岩芯试样做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

4  查明泥炭土、淤泥及淤泥质土有机质含量以及地下水腐蚀性。

4.2.5  勘察成果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满足TRD工法与CSM工法设计施工的编制深度。

   2  阐明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分析评价对基坑工程及地下水控制的影响,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相关参数。

   3  工法勘察报告应对TRD工法与CSM工法施工作出分析评价,并提供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阐明岩土层空间分布及埋藏深度,针对岩土层的特殊性质对工程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2)对TRD工法与CSM工法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处理对策和建议;


4.3 技术分类和适用范围


4.3.1  TRDCSM工法的选择应考虑下列条件:

1  基坑开挖深度;

2  岩土性状及地下水条件;

基坑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的承受能力及地下水的控制要求;

主体地下结构及其基础形式、基坑平面尺寸及形状;

施工场地条件及施工季节;

经济指标、环境保护和施工工期。

 4.3.2  TRDCSM工法适用条件及工艺特点如下表


表4.3.2 TRD和CSM工法

工法

TRD工法

优势

施工深度大、适应地层广、成墙精度高、墙体连续等厚度无缝、墙体均匀质量高、隔水性能可靠

适用范围

    1适用于人工填土、粘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粉土、砂土、碎石土等地层。

    2适用于标贯击数不大于100击的密实砂土层、粒径不大于200mm的卵砾石层及单轴饱和抗压强度10MPa左右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

    3对泥炭土、有机质土以及地下水有腐蚀性和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应通过试成墙确定其使用性。

    4适用于深度不超过60m的墙体施工。

工艺特点

    1施工机架高度不超过12m,稳定性好,适合受高度限制的作业环境,可紧邻建筑物(最小净间距0.5m)作业。

2采用连续横向直线推进的工艺,形成的墙体连续无缝,解决了常规柱列式水泥土搅拌桩深部易开叉的问题,墙体隔水性能好。

3采用切削刀具在整个设计深度范围内进行全层的搅拌混合,搅拌充分,整个墙深范围内水泥掺量均一,成墙质量可靠。

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工法

CSM工法

优势

施工深度大、适应地层广、复杂地层中施工工效高、墙体搭接接缝少、隔水性能可靠

适用范围

    1适用于人工填土、粘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粉土、砂土、碎石土等地层。

    2适用于粘土、砂层、卵砾石层、岩层等各种软硬地层,通过配置高强钻头可以切削强度35MPa以内的岩石。

3对泥炭土、有机质土以及地下水有腐蚀性和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应通过试成墙确定其适用性。

4适用于深度不超过50m的墙体施工。

工艺特点

    1铣削搅拌成墙过程中置换土少,CSM工法搅拌成墙过程中置换土小于20%。

    2 CSM工法机占地面积小,移动灵活,受水泥土搅拌墙转角施工影响小。

    3 CSM工法设备重量较大的铣头驱动装置和铣头均设置在钻具底端,设备整体重心较低,稳定性高。铣头驱动装置切削掘进过程中全部进入削掘沟内,使噪音和振动大幅降低。

    4双轮铣铣头由多排刀具组成,土体通过铣轮高速旋转被削掘,同时削掘过程中注入高压空气,使其具有非常优良的搅拌混合性能。

    5双轮铣铣头由多排刀具组成,土体通过铣轮高速旋转被削掘,同时削掘过程中注入高压空气,使其具有非常优良的搅拌混合性能。


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4.4 设计计算


4.4.1  支护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TRD工法及CSM工法水泥土搅拌墙内插构件作为支护结构的一部分时,只考虑内插构件的刚度,TRD工法及CSM工法水泥土搅拌墙墙体本身的刚度忽略不计。

2  在进行支护结构验算时,插入构件的入土深度应满足坑底抗隆起、抗倾覆、整体稳定性、内力、变形和局部抗剪的要求。在进行各项稳定性验算时,搅拌墙的深度应计算至内插构件底端为止,不计入插入构件端部以下搅拌墙的作用。

3  TRD工法及CSM工法水泥土搅拌墙的入土深度除满足内插构件的施工要求外,尚应满足抗渗流和抗管涌稳定性的要求;当内插构件需要重复回收利用时,尚应确保其能顺利拔出。

4  TRD工法及CSM工法水泥土搅拌墙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计算应按照湖北省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执行,弯矩和剪力全部由内插构件构件承担,其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计算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执行。

5  TRD工法及CSM工法水泥土搅拌墙作为支护结构承受侧向水土压力时,除验算支护结构的各项稳定性及内插构件的截面承载力外,还应对水泥土的局部抗剪进行验算,局部抗剪验算参照《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 199)执行。但在下列情况下,可不验算水泥土局部抗剪承载力:

   (1) 重要性等级为一、二级的基坑工程,内插构件中心距小于1.0倍墙厚;

(2) 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的基坑工程,内插构件中心距小于1.5倍墙厚。

    6  当TRD工法及CSM工法水泥土搅拌墙用于土钉墙支护体系时,应按复合土钉墙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计算。

4.4.2  隔渗帷幕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采用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其他桩型作为支护桩(墙),TRD工法及CSM工法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仅作防渗隔渗帷幕时,平面布置宜使支护护桩(墙)与水泥土搅拌墙距离不宜大于200mm;当支护桩(墙)与水泥土搅拌墙距离较远布置时,应采取措施加固二者之间的土体。

   2  为防止灌注桩排桩、地下连续墙扩孔影响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质量,应先施工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待水泥土搅拌墙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施工灌注桩排桩。

   3  隔渗帷幕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坑底土体的抗管涌稳定;

(2)控制坑外地下水位降深,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3)当用于阻隔或截断承压水时,结合承压水降水减压措施,使坑底土体的抗突涌稳定性满足要求。

   4  抗管涌及抗突涌稳定性分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的有关规定。

5  为确保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的隔渗可靠性,应根据隔渗帷幕的设计深度和地层特性确定墙体厚度,当帷幕深度大于40m时,墙体厚度不宜小于700mm。成墙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50,墙位偏差不大于50mm,厚度偏差不得大于20mm。

6  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作为落地式隔渗帷幕时,应在搅拌墙形成后在基坑不同区域坑内布置降水井,进行多组联通抽水试验、坑内大降深群井抽水试验或空间渗流声纳渗漏试验,综合判断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的施工质量和隔渗效果。

7  沿江一级阶地落底式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深度通常达到50.0米以上,属超深隔渗帷幕施工,且基岩面上通常分布一层较厚砂夹卵砾石,应调研施工设备适应性,合适选择施工设备和工艺,并进行试墙施工。

8  施工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时,在帷幕转角处需要拆卸设备一次,因此会产生施工“冷缝”,在转角处施工时应充分“咬合”,必要时可采用高压旋喷进行补强。


4.5 构造要求


4.5.1  墙体厚度宜取550mm~900mm,按50mm模数调整,常用厚度宜取550mm700mm800mm850mm900mm

4.5.2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搅拌墙的墙端应比内插构件端部深0.5 m1.0m;搅拌墙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250

4.5.3 水泥土搅拌墙中内插构件插入后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250;内插构件的平面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5.4节的有关规定,基坑的转角处应设置一根内插构件,在下列情况下宜增加配置密度:

1.  周边环境要求高,位移控制严格。

2.  在砂土、粉土等透水性较强的土层中,水泥土搅拌墙的抗裂和抗渗要求较高。

3.  转角周边2m范围及平面形状复杂处。

4.5.4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压顶梁宜封闭。压顶梁的高度、宽度及配筋应由设计计算确定,当考虑型钢回收时,计算时尚应考虑由于型钢穿过对压顶梁截面的削弱影响。

    压顶梁构造应符合如下要求:

1.  压顶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600mm,当梁底位于软土层时,不应小于800mm。当搅拌墙厚度不大于650mm时,压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1000mm;当搅拌墙厚度大于650mm时,压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1200mm

2.  内插构件应锚入压顶梁并高出压顶梁顶面500mm以上,但不宜超出地面;压顶梁主筋应避开型钢设置。

3.  压顶梁的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在支撑节点位置,箍筋宜加密;由于内插构件而未能设置封闭箍筋的部位应在型钢翼缘外侧设置封闭箍筋予以加强。

4.5.5  当采用内支撑或锚索(锚杆)支护体系时,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支护体系的围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采用型钢(或组合型钢)围檩或钢筋混凝土围檩,并与内支撑或锚索(锚杆)相结合。内支撑可采用钢管支撑、型钢(或组合型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

2.  围檩宜完整、封闭,并与支撑体系连成整体。钢筋混凝土围檩在转角处应按刚节点进行处理。钢围檩的拼接方式应由设计计算确定,现场拼接点宜设在围檩梁计算跨度的三分点处;钢围檩在转角处的连接应通过构造措施确保围檩体系的整体性。

3.  钢围檩应采用托架(或牛腿)和吊筋与内插构件连接,水泥土搅拌墙、H型钢与钢围檩之间的空隙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细石混凝土填实。

4.  当钢支撑与围檩斜交时,应在围檩上设置牛腿。

4.5.6  当采用竖向斜撑并支撑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压顶梁上时,如型钢与压顶梁之间采取了隔离措施,应在内插构件与压顶梁之间设置竖向抗剪构件。

4.5.7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墙身厚度变化处或型钢插入密度变化处,应在搅拌墙厚度较大区段或型钢插入密度较大区段向两侧延伸过渡。

4.5.8  型钢回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备型钢回收的场地及环境条件;

2.  型钢应预先采取减摩阻措施;

3.  采取有效措施使型钢与压顶梁混凝土隔离,同时应保证压顶梁的受力性能满足要求;型钢与压顶梁间的隔离材料在基坑内侧应采用不易压缩的硬质材料。

4.  采用内支撑支护体系时,拆除支撑前的换撑构件不应与型钢焊接;

5.  型钢拔出前搅拌墙与主体结构地下室外墙之间应回填密实;

6.  型钢拔出后的水泥土搅拌墙不得作为隔渗帷幕。型钢拔出时应考虑型钢拔出后坑内外地下水的渗流作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7.  对型钢拔除后形成的空隙宜采用注浆等方法填充。

4.5.9  对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基坑工程,型钢不宜回收。

5 施  工

5.1 一般规定


5.1.1  水泥土搅拌墙施工前应掌握场地地质条件及环境资料,查明不良地质条件及地下障碍物的分布情况,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应急预案。

5.1.2  应根据通过审批的专项施工组织设计评估成墙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5.1.3  当施工区域周围有需要保护的对象时,应掌握被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严格控制开放长度,并结合监测结果通过试成墙确定施工参数。

5.1.4  临近保护对象时,应控制机械的施工推进速度,减小成墙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5.1.5  施工过程产生的水泥土浆液,应收集在导向沟内或现场临时设置的沟槽内,水泥土浆处理应符合相关环保的要求。

5.1.6  当采用钻孔灌注桩等其他桩型作为支护桩,水泥土搅拌墙仅作为防渗截水帷幕时,宜首先施工水泥土搅拌墙,待墙体达到至少70%的强度后,再施工支护桩。

5.1.7  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作为支护结构时,型钢定位导向架和竖向定位的悬挂构件应与内插型钢的规格尺寸相匹配。


5.2 施工工艺


5.2.1  主机应平稳、平正,机架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250; 

5.2.2  根据岩土质条件、机械的水平推力、箱式刀具各组成部位的工作状态及其整体偏位,选择向下或向上切割方式。必要时,可交错使用上述两种切割方式。

5.2.3  当土层强度低或成墙深度较浅时可采用一步施工法,下列情况应采用三步施工法:

1 切割土层较硬或基岩;

2 墙体深度深;

3 墙体防渗要求高。

5.2.4  切割、铣削、搅拌土体时未进行固化的最大成槽长度应根据周边环境、土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宜超过6m。

5.2.5  链状刀具的步进距离不宜大于50mm。

5.2.6  三步施工法及型钢插入过程中沟槽应预留链状刀具养护的空间,链状刀具端部和原状土体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成槽长度宜大于注浆墙幅宽度2m。

5.2.7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链状刀具的工作状态以及刀头的磨损度,及时维修、更换和调整施工工艺。

5.2.8  无法连续作业时,链状刀具需在沟槽养护段养护,养护段不得注入固化液。长时间养护时应在切割液中添加外加剂,防止刀具无法再次启动。

5.2.9  停机后再次启动链状刀具时,需同时满足如下要求:

1 应首先在原位切割刀具边缘的土体;

2 应回行切割,回行切割已施工的墙体长度不宜小于500mm。

5.2.10 在硬质土层中切割困难时,可采用刀头加长、步进距离减小、上下切割方式交错使用以及回行反复切割等措施。

5.2.11  施工至转角位置时,链状刀具须拔出、拆卸、改变方向并重新组装。

5.2.12  链状刀具的拔出与拆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拔出前链状刀具应与主机分离并拆分;

2  链状刀具拔出时沟槽内应及时注入固化液,固化液填充速度应与链状刀具拔出速度相匹配;

3  拔出后的每段链状刀具应在地面作进一步拆分和检查,损耗部位应及时保养和维修。

5.2.13  水泥土搅拌墙施工中产生的涌土应及时清理。若长时间停止施工,应清洗全部管路中残存的水泥固化液。

5.2.14  水泥土搅拌墙成墙施工过程应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

5.2.15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过程中应按本规程附录B填写相应的记录。


5.3  施工准备


5.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查明并清理地下障碍物、修筑施工便道、铺设钢板、测量放线定位、开挖导槽、施工设备检修等。

5.3.2  施工场地路基的承载力应满足机具和起重机平稳行走、移动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主机和吊车作业和平稳移位的要求,确保成墙垂直度。

5.3.3  应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成墙深度及地下障碍物情况,选用合适的机具;与其配套的机具性能参数应与成墙深度、成墙宽度相匹配。

5.3.4  根据定位控制线开挖导向沟,并在沟槽边设置水泥土墙定位标志。需要插入芯材时应标出芯材插入位置。

5.3.5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时,导墙宜筑于密实的土层上,并高出地面100mm,导墙净距应比水泥土墙体设计宽度宽40 mm~60mm。

5.3.6  施工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机架系统应具有水平偏差和垂直度调整功能;

2 操作系统应具有自动操作功能,并应配备监控装置和机具工作状态显示功能;

3 刀具系统内应安装多段式测斜仪,进行链状刀具平面内和平面外水平位移监测。

5.3.7  注浆泵的工作流量应能调节,其额定工作压力不宜小于2.5MPa。


5.4  试成墙试验要求


5.4.1  采用TRD工法及CSM工法施工的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正式施工之前应进行现场试成墙试验,以检验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在本场地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以及成墙具体施工参数。试成墙的目的如下:

    1  确定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采用三工序(即先行挖掘、回撤挖掘、成墙搅拌)的挖掘成墙推进速度、成墙时间。

    2  确定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的挖掘液膨润土掺量、固化液水泥掺量、水泥浆液水灰比等施工参数。

    3  确定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墙质量、水泥搅拌均匀性、胶结度及强度。

    4  确定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立柱导向垂直度、搅拌墙成墙的垂直度、插入型钢的垂直度。

5  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内插构件形成的隔渗挡土复合支护结构,确定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入构件的难易程度,以及采取何种措施保证其垂直度。

5.4.2  试成墙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对TRD工法,试验段长度一般不小于6.0m;对于CSM工法,试验段墙幅一般不小于3幅。

2  试验墙段平面上均匀布置不少于8个取芯孔,对CSM工法构建的墙体需在铣削成墙搭接段布置取芯孔,以便通过钻孔取芯全面掌握等厚度度水泥土搅拌墙质量、水泥土搅拌的均匀性、胶结度以及强度。

3  对于邻近敏感保护环境的基坑工程,在试成墙施工前应布设土体测斜、地面沉降及土体分层沉降等监测点,在试成墙各个工工序中进行跟踪监测,以掌握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各个阶段的土体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变形规律,为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参数提供依据。

4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试成墙施工要求、内插构件要求和取芯检测详见导则相关章节。


5.5 施工材料


5.5.1  切割液的配合比应结合岩土质条件和机械性能指标通过试验确定,也可按表5.5.1选用。遇有机质含量高的软土、盐渍土、污染土等特殊性土时,必须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切割液的配合比。


5.5.1切割液的配合比(1m3土体)

土层类型

膨润土(kg)

增黏剂

黏性土

0-5

/

粉细砂、粉土

5-15

/

中砂、粗砂

15-25

0-1.0

砾砂、砾石

25-50

0-2.5

卵石、碎石

40-75

0-5.0


5.5.2  固化液的水泥用量宜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淤泥和淤泥质土中应提高水泥掺量或掺加外加剂。


5.6 型钢加工、插入与回收


5.6.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内插型钢的加工制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型钢宜采用整材,分段焊接时应采用坡口等强焊接。对接焊缝的坡口形式和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单根型钢中焊接接头不宜超过2个,焊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置在支撑位置或开挖面附近等型钢受力较大处,型钢接头距离坑底面不宜小于2m;相邻型钢的接头竖向位置宜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m;

2. 型钢有回收要求时,接头焊接形式与焊接质量尚应满足型钢起拔要求。

5.6.2  拟回收的型钢,插入前应对型钢表面残留的构件和电焊疤进行清除和处理,并在干燥条件下清除表面污垢和铁锈。其表面应涂敷减摩材料。型钢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和强力擦挤,当有涂层开裂、剥落等现象应及时修补。

5.6.3  型钢插入时,链状刀具应移至对型钢插入无影响的位置。型钢宜在水泥土墙施工结束后30min内插入,插入前应检查其垂直度和接头焊缝质量。

5.6.4  型钢插入应采用定位导向架;型钢插入到位后应控制型钢顶标高,并采取避免邻近搅拌墙施工造成其移位的措施。

5.6.5  型钢宜依靠自重插入,当插入困难时可采用辅助措施下沉。采用振动锤下沉工艺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严禁多次重复起吊型钢。

5.6.6  型钢起拔前水泥土搅拌墙和主体结构地下室外墙之间的空隙应回填密实。

5.6.7  型钢起拔宜采用专用液压起拔机。型钢拔除时,应加强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

5.6.8  型钢回收后,应进行校正、修复处理,并对其截面尺寸和强度进行复核。


5.7 环境保护


5.7.1  当施工点位周围有需重点保护的对象时,应掌握被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采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并结合监测结果通过试成墙调整施工参数。

5.7.2  邻近保护对象时,应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尽量减小成墙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注浆压力不宜超过0.8MPa。

5.7.3  施工过程产生的水泥土浆,应收集在导向沟内或现场临时设置的沟槽内,待自然固结后方可外运。

5.7.4  对于周边环境条件复杂、支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型钢不宜回收。

5.7.5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对周边环境和支护体系进行全过程监测。


6 质量检验和验收

6.1一般规定


6.1.1  TRD工法及CSM工法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应分为成墙施工期监控、墙体质量检测和基坑开挖期检查三个阶段。

6.1.2  成墙施工期监控应包括下列内容:检验施工机械性能及机身稳定性、材料质量,检查水泥土搅拌墙和型钢的定位、长度、标高、垂直度,水泥土搅拌墙的水灰比、水泥掺量、外加剂掺量,下沉与提升速度、浆液的泵压、泵送量与喷浆均匀度,水泥土试块的制作与测试,水泥土搅拌墙施工间歇时间及型钢的规格、拼接焊缝质量等。

6.1.3  墙体质量检测包括下列内容:水泥土搅拌墙体的强度、连续性、均匀性与抗渗性能,型钢的位置偏差等。

6.1.4  基坑开挖期检查包括下列内容:检查开挖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渗漏水情况以及围檩梁和型钢的贴紧状况等。

6.1.5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基坑工程中的支撑系统、土方开挖等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和湖北省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等的有关规定。


6.2 检验和验收 


6.2.1  所用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查产品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6.2.2  浆液水灰比、水泥掺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浆液不得离析。

检查数量:按台班检查,每台班不得少于3次。

检验方法:浆液水灰比用比重计检查,水泥掺量用计量装置检查。

6.2.3  H型钢规格和焊缝质量应全数检查。 H型钢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与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3的规定。检查记录可采用本规程附录C样式进行填写。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焊接H型钢》YB3001和《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检验方法:采用现场观察和超声波探伤。

表6.2.3  H型钢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截面高度

±5.0

用钢尺量

2

截面宽度

±3.0

用钢尺量

3

腹板厚度

1.0

用游标卡尺量

4

翼缘板厚度

1.0

用游标卡尺量

5

型钢长度

±50

用钢尺量

6

型钢挠度

L/500

用钢尺量

注:表中L 为型钢长度。


6.2.4  基坑开挖前应检验水泥土墙身的强度,强度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1  水泥土墙身强度应采用试块试验确定。试验数量及方法:按一个独立延米墙身长度取样,用刚切割搅拌完成尚未凝固的水泥土制作试块。每台班抽查1延米墙身,每延米墙身制作水泥土试块3组,可根据土层分布和墙体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在墙身不同深度处的三点取样,采用水下养护测定28d无侧限抗压强度。

2  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工程宜结合28 d 龄期后钻孔取芯等方法综合判定墙身水泥土的强度。取芯检验数量及方法:取样数量按每切割幅作为取样基数,不少于1%,且不应少于3切割幅;墙深每延米取芯数量不应少于5组,且在基坑坑底附近应设取样点。钻取墙芯应采用地质钻机和可靠的取芯钻具,芯样直径不小于 Φ110。钻取芯样得到的试块强度,宜根据芯样的情况,乘以1.2~1.3 的系数。钻取芯样后留下的空隙应注浆填充。

6.2.5 对墙体抗渗性能有特别要求的,应进行墙体渗透性试验,可通过浆液试块或现场取芯试块的渗透试验判定。

6.2.6  水泥土搅拌墙用作隔渗帷幕时,应进行帷幕的封闭性检查及墙体的连续性、均匀性及渗漏水情况检测。封闭性、连续性、均匀性可采用钻芯法检测判定,渗漏水情况可采用墙内外地下水连通试验或采用空间渗流声纳渗漏检测。{对于封闭式的止水帷幕,最关心的是止水效果,而帷幕封闭性影响最大,一是每幅之间接头开叉渗漏,二是帷幕墙底与隔水层之间渗漏,通过钻探取芯可判定墙底与隔水层之间是否封闭,通过地下水连通试验可综合确定整个帷幕的止水效果;另外,墙体的连续性及均匀性对抗渗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增加此内容,至于试验数量是确定比例还是机动,可以讨论}

6.2.7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6.2.7的规定。


表6.2.7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墙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1

墙底标高

+30mm

每幅

切割链或钻杆长度

2

墙中心线位置

±25mm

每幅

用钢尺量

3

墙宽

±30mm

每幅

用钢尺量

4

墙垂直度

1/250

每幅

多段式倾斜仪测量


6.2.8  型钢插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的规定。

表6.2.8  型钢插入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1

型钢顶标高

±50mm

每根

水准仪测量

2

型钢平面位置

50mm(平行于基坑边线)

每根

用钢尺量

10mm(垂直于基坑边线)

每根

用钢尺量

3

型钢垂直度

1/250

每根

J经纬仪测量

4

形心转角

3

每根

量角器测量


编辑整理:项敏

TRD工法

      TRD工法(Trench-Cutting & Re-mixing Deep Wall Method),又称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工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链锯式刀具箱竖直插入地层中,然后作水平横向运动,同时由链条带动刀具作上下的回转运动,搅拌混合原土并灌入水泥浆,形成一定强度和厚度的墙。


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TRD工法通过水平横向运动成墙,可形成没有接口的等厚连续墙体,其止水防渗效果远远优于柱列式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搅拌桩加固,其主要特点是环境污染小、成墙连续、表面平整、厚度一致、墙体均匀性好、防渗性能好、施工安全,与传统柱列式地下连续墙相比隔渗,经济性好。 


TRD工法适应粘性土、砂土、砂砾及砾石层等地层,在N值超过30击以上的密实砂层、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大于10MPa的软岩中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广泛应用于超深隔水帷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地墙槽壁加固等领域。


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技术交流&业务联系

项  敏 
138 1818 6389

QQ:20228300


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延展阅读:(点击下方标题文字)


读懂TRD工法 

JGJ/T303-2013《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技术规程》




完整文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TRD工法网):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声明:上海喆轩商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如未注明,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武汉地区TRD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


地下空间工法汇总